3)第62章 晋江文学独家发表_[三国]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一部分投奔来的人去做城管如何?”

  城管这种基层的历练是相当必要的。

  荀澜眼神微动:“什么是城管?”

  两人又商议了一会儿,除了上述的方式,还另提供了参军的选择。汉朝一直有按照人头领赏的传统,军功封官就算是世家豪族也没话说。

  商量妥当后,寒玦说雕版坊把常用的活字都刻完了,明日就可以根据荀澜的要求,印刷第一期的《颍川快报》。

  说到这个,荀澜颇为期待:“报纸发行的时候,咱们上街看看反响,根据民意及时调整。”

  寒玦不明白荀澜为何对报纸这么上心。诚然,报纸分发出去可以引导舆论,但上层社会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即使报纸写的东西有倾向性,通过和亲友的交谈,舆论还是会被纠正过来。而百姓连字都不识,城中的小摊小贩还有时间议论这些,整日在田里忙活的人怕是没有心思管其他地方发生的事。

  因着第一次印刷报纸,有许多生疏的地方。

  过了三日,《颍川快报》七月刊(下册)才上市。

  报纸其实早就诞生了,汉代的邸报就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但邸报是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的,都是手抄本,根本不是针对大多数人看的,只在少数官员之间流传。

  《颍川快报》首先在水云居和各地的悦来客栈发行,价格昂贵。

  荀澜带着发带和寒玦混迹在水云居的门口,见大家争相购买,十分欣慰:“果然不过到了哪里,人都是八卦的。”

  那些人迫切翻看的页面,显然是野史传说那一栏。

  寒玦说:“看京城快讯那一栏的也很多。”他面露沉思:“倒是看名家名作那一栏的少,真是奇怪。”

  “不奇怪,等他们把有趣的内容看完了,自然会研究名家名作的。”荀澜浅浅一笑:“而且有些纨绔子弟就是想看个热闹,有了名家名作这一栏,他们就有了理直气壮问家里要钱买报纸的理由。”

  像他这样的集齐了政令、娱乐、文学,还有市井家常的“书”,是开天辟地的创新。

  荀澜听着他们把报纸称之为“州牧命人编纂的奇怪之书”,不由莞尔:“我报纸上写了偌大的四个大字——颍川快报,他们就不能直接用这个称呼吗?”

  寒玦说:“你不是命人沿街叫卖么,我们跟在他后头看效果。”

  沿街叫卖的人,是从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肺活量极好的兵卒,日后专门做沿街叫卖的活计。

  荀澜早早就命人准备了衣服给他们,是没有袖子的姜黄棉布长袍,没有任何的图案。长袍很轻薄,夏天穿在常服的外面也不会热。长袍的后面绣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颍川快报”,腰间则缀着腰牌,上面的字也很显眼——阳翟卖报官壹号(1)。

  从一到五十,荀澜在颍川一共编了五十个号。为了日后推广阿拉伯数字,他还在号牌的后面都标注了数字。

  其实自从他用喇叭在城墙上教习阿拉伯数字计数,并将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对应的石碑放在城门口后,不少人都学会了这个数数的法子。

  这样,即使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也会记账了。

  悦来客、平价旅舍、水云军、城门口卖书籍和纸等他的产业,现在也皆用木牌标注了价格,有汉字也有数字。

  这时候是不允许沿街叫卖的,除去在城门口贩卖的颍川纸和书籍,大家都是在坊市中做生意。

  因此一见这些人上街,脑子灵活的人就猜出来了是荀州牧的主意。

  那些有抢书和抢纸经验的,立即上前把卖报的人给围住了:“多少钱?”

  卖报人立即说:“三十钱不议价!只有五十份,卖完不补!”

  “三十钱不过是一人在食肆吃一顿便饭的钱,我买了!”当下就有人掏钱买了下来。

  更多的人是嫌贵:“三十钱都可以买两斤羊肉了,太贵了太贵了。”

  不过嫌贵的人多是平头百姓,他们本来也看不懂上面的字,但又因为好奇不肯离去,围着卖报人打听着:“官爷,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是经书吗?”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官,但腰牌上写着卖报官,先喊尊称再说。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