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 回东京_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正文卷第275章回东京三日之后,大军浩浩荡荡离开了庐州城。

  接着北上寿州停留了两天,等原本驻扎在淮西各州的禁军汇聚过来后,这才开始正式返程。

  此刻已经是初秋天气,虽然午里炎热,但早晚已见微凉,路上晓行夜宿,不过多久,便已经进入到京畿地界。

  赵柽七万兵马出,十几万兵马回,不但收拢了邓洵武部的残军,更是将投降王庆的禁军,并其他的部分降军带回。

  这部分降军,赵柽大抵捡身姿雄壮,根底清白,流民出身的收纳过来,打算回东京后编入厢军之中。

  沿途之上旌旗招展,秋毫无犯。

  百姓都知是当朝二大王平反淮西,凯旋而归,便是远远观看,有胆大的指指点点,小声议论。

  不过进入京畿之后,这种情况变得热烈起来,穿插开封府属县之时,百姓也更多,呼喊之声不断,大多都是歌功颂德。

  赵柽在马上看到这种情景,不由皱了皱眉。

  百姓爱戴,自是好事,但京畿道距离东京太近,难免会被有心人记下,然后去给道君皇帝打小报告。

  想到此处,他不由回头看了一眼后面的蒋猷。

  原本蒋猷是坐车的,但进入京畿后说什么都要下车骑马,这时正和邓洵武、王襄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邓洵武和王襄这时都没什么精神,不停唉声叹气,他二人只想着回朝后如何请罪,倒没太在意百姓的呼喊,蒋猷则不同,不时地望向四处,将那些喧闹中的赞誉之词都听在心里。

  只是他并没有露出什么特殊表情,始终一副严肃中略带欢喜的模样,极符合当下凯旋归来的情境。

  赵柽回头看向他,蒋猷立刻在马上微微欠身,道:“王爷有何吩咐?”

  赵柽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京畿道上这时风光不错,过了开封几处属县,官道两旁,便能看见麦田。

  开封多水,京畿的田地历来收成都不错,虽然这几年来各地田土兼并愈发严重,但相比之下开封府四周要稍好一些。

  毕竟京畿本土是不能出现流民的,一但京畿本土出现流民,哪怕朝廷对土地之事从来都睁只眼闭只眼,也肯定会干预过问。

  大宋在应对土地兼并的事情上,与其他朝代不太一样。

  对于这种严重动摇国基根本之事,大宋朝廷历来忽视,不说放任自流,也是坐视不理。

  这也造成了有宋一朝,造反起义不断,高居历朝历代榜首。

  大宋朝廷对土地兼并熟视无睹,没有制止的反应态度,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是当年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的许诺,放任高级官员大量屯并土地,以此做为这些人被剥夺兵权的弥补。

  而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其他官员也纷纷效仿,到后来就是杨戬等宦官也都开始巧取豪夺,已经成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