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2章 可以拼一下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泉州市舶司也根据皇帝的旨意,优先将最新打造出来的新海船卖给蒲寿庚两艘。

  蒲寿庚的船队就三艘船,两艘新船,一艘老的木兰舟。

  历史上蒲寿庚家僮数千,但这回肯定没有数千,他也没打算带这么多人。

  船上人越多,耗粮越大。

  木兰舟他只带一百人,另两艘三千料海外,除了三十多名水手外,另外带了二十多人。

  同时他根据皇帝建议,在船上允许带上家属女人,另外没有家属女人的,他想办法买了十几个女人带上船。

  三艘船加起来,共男子一百十二,女人八十六,两百人左右。

  对于他的大船来说,人带少了,带货量就可以增加,他不需要带货物,那就是带足够多的淡水和粮食,还有土豆,黄豆,茶叶,菜干。

  出发前十几天,蒲寿庚天天带着谭聪他们研究路线,按皇帝赵与芮的建议,前面三分之二的行程相当安全,可以沿着海岸线走,后世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沿着海岸线走的,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难的是最后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段时间最窄的七八千里,最宽的有一万多里。

  此时全世界除了大宋带有三角帆,纵横帆齐全的多桅两帆尖底船外,其余的国家的船想横渡非常难,一是速度不够快,二是难以抗巨大的风浪。

  在大宋尖底两帆船出来之前,最快的海船在顺风时时速也就在八里到十里之间。

  这一万多里全顺风,就得开近两个月。

  一旦遇到逆风,搞不好开半年都看不到有陆地。

  可以说除了能装一年粮食的木兰舟外,其他船到了这边只有死路一条。

  但木兰舟又是出名的慢,蒲寿庚若是不改装上面桅帆,全顺风估计也得开三四个月,逆风估计得开一年。

  这中间遇到几个大暴风大暴雨的,那就真的很危险了。

  所以蒲寿庚得尽量减少横渡大西洋的时间,这段时间越快越好,得算着时间,在顺风时间多数时通过。

  他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木兰舟太慢,但负重大,可以带大量食物,其他船快,但负重远远不如木兰舟。

  为了解决木兰舟太慢的弱点,他请朝廷官办船厂帮其改造成多桅双帆,然后消减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减少船体本身的重,用增加物货来增加全重,同样可以保持稳定性。

  他还在木兰舟上加了勾索,横渡大西洋时,打算把三艘船连在一起。

  由前面比较快的船在前面拉动,一旦遇到暴风天气,可以视情况来决定断来断绳索。

  因为有时候在风暴中,你抱成一团比较安全,但有时候在风暴中不能抱团,会一起沉。

  这需要看当时的情况来判定。

  蒲寿庚做了多种预算,然最重要的就是缩小横渡大西洋的距离。

  赵与芮肯定不知道哪边宽哪窄,他自己画的地图也有较大的误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