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章 怪异 出戏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得并不少,而且不挑食,只要评分高口碑好,不分国别不分题材都会看。

  因此她能够意识到,《1951》与以往主旋律战争电影在气质上的不同之处。

  前一幕戏,打头的参谋大步流星地赶路,间隔好几秒才会问个话,问话的时候全程目视前方,完全不存在惯常的转身、扭头或侧脸等提示性的互动。

  跟在后面的士兵步伐肉眼可见地松垮,一看就没怎么接受过训练,回话的时候带着迟钝,就像口吃的人尽力控制着让自己正常说话。

  从构图到表演,无不透露出一个信息,这俩人完全不是一挂的,而且非常不熟。

  米图当然可以预见,两个主角在后面一定会建立羁绊。

  这是一种由远而近的处理方式,本身并不出奇,只是放在华国战争片里会有些怪异,反倒是在西方战争片里更为常见。

  而两人的对话,同样让米图有一种怪异感,台词短小精悍,让米图很难忘记。

  “西南山里边的?”

  “这是北边,我打南来,怎么个南,我不晓得。”

  “怎么当的兵?”

  “家里养活不起,赶上县里招兵,我就来了。”

  “在队上都学过啥?”

  “走队列,打背包,扔手榴弹,挖沟。”

  “班里教你认字了没?”

  “刚会写名字。”

  “任务紧急,来不及帮你写家信。”

  “么的事,写了我娘也不认得,我们村里没人认字。”

  “这次任务很危险,咱俩可能都回不了家,你可以怨恨我。”

  “么的事,政委给过我土豆了。”

  不看脸,参谋的情绪一波三折,但依旧清晰。

  至于为什么不看脸,因为镜头很调皮,平铺直叙的地方给正脸,一到情绪转折的关键时刻,马上摇走到木小林那里。

  就像是故意在跟观众玩儿捉迷藏,又像是给扮演参谋的段一宁创造炫技的机会,伱看我厉害吧,不靠表情只靠语气,照样把复杂的内心戏拿下。

  内心细腻的米图绝对是《1951》的知己,她能够敏锐地识别出陈一鸣每一个看似随意实则故意的设计。

  为什么不给段一宁正脸?

  因为这个段落的戏剧任务是木小林的“亮相”,戏眼不在参谋身上,自然不能给老段太多的表现机会。

  另一方面,这段戏背身说话的场景设计,是电影整体蓝色基调的侧面体现。

  这样一来,剧烈的情绪波动就不能予以突出和强调,否则岂不是自相矛盾?

  用语气传递情绪,程度刚刚好。

  当然,如米图般敏感的观众属于极少数,像李唯一就完全感觉不到这些东西,他最直接的感想就是,两个人走路说话的戏,看起来居然一点儿也不闷,甚至还挺舒服。

  他的注意力,更多放在了两人经过的那些背景板上。

  每当有武器出镜,他都会条件反射地兴奋一下。

  这让他有足够的耐性,等待过河之后的战斗戏份。

  李唯一算是半个军迷,刚才团长指着沙盘做的任务布置,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因此他可以很清晰地把握二人组的行程,知道过河之后进入敌占区,才是二人组真正的考验。

  而真正的军人李玉成,在看到战壕行进的段落时,反倒一下子放松下来了。

  护士姐姐不由得有些奇怪,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不过几声炮响老李就那么紧绷,怎么现在炮声都连成片了,他反倒没什么反应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李玉成出戏了。

  至于罪魁祸首,就是沙教授苦心孤诣“复原”出来的战壕体系。

  一米宽,两米深,之字走线,防炮洞有拐弯,火力点有顶盖,工兵团的战士们在老沙的指挥下,把这段战壕简直是当艺术品在修。

  修得这么精致,李玉成当然会出戏。

  战线变动频繁的机动防御阶段,没有哪支部队会这样修战壕,一没人手二没必要。

  这就是艺术与真实的纠葛中,陈一鸣不得不向艺术一侧妥协的部分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