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 脑子缺氧 信心满满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错,我早就不在爸妈的生活圈里了,他们看电影也不是因为我。

  类似我爸妈这样的例子很多,路演中我遇到过一大家子来看电影的,老太太明跟我说,打枪放炮的其实她不高兴看,她就是不想扫兴。

  很多业内专家拿八九十年代的例子试图证明,电影已经被电视打败了,落伍了,电影产业的未来,是15-35岁的新生代。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1951》有很多中老年观众,二刷三刷的也不少,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些曾经15-35岁的一代人,把精力投放到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上面的一代人,同样有看电影的需求。

  只是他们的这个需求,被时代的大潮卷到了犄角旮旯,被一时忽略了。

  很多记者朋友喜欢拿坚果电影产业的发达,来对比华国电影产业的落后,这个差距我承认。

  不过在凸显劣势的同时,不能也不该回避,我们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我们背靠一个14亿人口的巨大单一市场,世界上唯有三哥可以相提并论。

  而且在这个单一市场中,绝大部分都是有可能走入电影院的有效用户,而不是像坚果市场一样,由于高度成熟而丧失成长性。

  刚才那位记者朋友说,全国14亿人每10个人就有1个人看电影,这是天方夜谭。

  单看数字,如果我预测未来某部电影在公映期能够累积1.4亿观影人次,你肯定会说我疯了。

  但是咋说呢,咱们华国人就是这么疯。

  想想去年春运,全国客流量是22亿人次,单程是11亿人次,平均一下等于每个华国人都出了趟远门儿。

  你们说,是挤长途容易些,还是家门口买张电影票容易些?

  所以我对咱们国家的电影产业充满信心,按照年平均观影1次计算,全年票房就是420亿,而去年这个数字是52亿,差了将近10倍。

  低情商的说法是发展太慢,高情商的说法是潜力无限,大家各取所需吧。”

  陈一鸣说完,会议室里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没有人说话。

  52亿到420亿,初一看遥不可及,但是按照陈一鸣的逻辑,你还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

  在场的记者都是文娱线的老油条,比业内砖家更专家,当然不可能被陈一鸣秀一脸,一位电视台的女记者站起来颇为不客气地提问。

  “陈导,我承认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单片50亿票房理论上确实有可能实现,但是在去年全年票房才52亿的当下,你口中的未来会不会过于遥远?

  虽然之前你一直拿合作方自主商业行为来应对,但其实坊间一直有传闻,打折促销就是你一手策划的,对于整个电影产业来说,这算不算是一种拔苗助长?

  扪心自问,你觉得《1951》配得上10亿票房吗?”

  陈一鸣面上依旧是若无其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