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0章 定妆造 制片组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的佼佼者,然而年龄和身量摆在那里,驾驭大红色终究还是有些勉强。

  按照原计划四套参数拍完,再换张子风。

  这一次是传统的农家少年装扮,深褐色麻布衣服,浅褐色木簪,装扮干净利落,突出一个返璞归真。

  这是陈一鸣最初的角色设计,但从实际效果看,陈一鸣也走眼了,张子风不适合这种普男风。

  同一个场景连拍两天,陈一鸣对这场戏有了更多的感悟与延伸。

  最初的剧本中,这场戏主要的作用是交待背景和前情,同时让小木兰与小武建立羁绊。

  所以说,这场戏其实承载着两个互不相干的任务。

  刚开始陈一鸣更加重视前者,无论是剧本还是分镜稿,都安排了不少借对话交待前情的段落。

  现在几轮删减过后,陈一鸣更加看重后者,信息传递则交给镜头语言和蒙太奇剪辑。

  这样一来,两个演员的形象与表演就十分重要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必须要浓墨重彩重点刻画。在观众内心竖立起角色的基础人设,特别是木兰的人设。

  从初印象的角度出发,后两套妆造,即小公子与农家儿的形象,显然是不够鲜明突出的,质感上不如毛卫平力推的淘气大姐大。

  而小武的形象,大红色太艳,淡黄色太木,天蓝色对比度最大。

  也就是说,试来试去,还是第一版最好。

  等到第三天晚上,魔影厂完成了样片的调色处理,第一时间发送过来。

  陈一鸣把主创团队召集到会议室,打开监视器开始一套一套地过。

  两个小演员的段落连接起来,连贯观看之后,整体效果更加明显。

  几经比对,再联系一下后续木兰与大武的人设,陈一鸣拍板定下来1+1的妆造方案。

  这套方案不仅直接决定两个小演员的服装和妆造,还关联到在外景内的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拍摄技法。

  镜头,滤镜,灯光,各种参数极其组合都已经调用得十分纯熟。

  这也就意味着,实拍阶段快出不止一筹的进度。

  10月16日,风力六级,剧组休息一天。

  第二天天气再度恢复风和日丽,天不亮大队人马就陆续开拔,而路平的置景组和王礼荥的灯光组更是凌晨已经提前出发。

  小美领导的制片组已经磨合得相当给力,剧组的管理工作陈一鸣已经完全不必操心。

  每个执行制片对应一个幕后部门,小美则直接对接陈一鸣,出发前对一遍当天制片表,收工后再对一遍执行进度,专人专责一目了然。

  陈一鸣的提醒收到了成效,年初大壮就开始着手组建一支专业的制片团队。

  成团之后,大壮通过魔影厂的关系,在车墩接手了一部民国电视剧的制作,打磨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眼下,小美又把这支团队原封不动地拉到了皇城镇。

  要知道,此前这个团队服务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