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9章 木易不是杨康他爹?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突厥大将阿史那贺鲁自立为可汗,攻伊州(今哈密)不克,帝征并州11折冲府兵往戍。

  小木兰僵着脸,注视着这支打着白幡、捧着骨灰坛的队伍沉默地走向坞堡。

  “这是历史还是戏说啊,历史学渣头晕目眩中。”

  “就是,唐朝不唐朝的关系很大吗?反正都是打胡人。”

  话音未落,低低的惊叹声在放映厅内回荡,唐太宗,贞观,武氏女,电影开场之后的几个出人意料的名词,给了观众一种真相大白之感。

  易服、背剑、跨马、扬鞭,夜色中木兰绝尘而去。

  转场过后已是白天,木兰控马踏上坞堡前的大道,哒哒的马蹄声中,一個个骑士来到木兰身侧,拉出一条长长的骑队。

  这一次不是打仗,而是不知归期的戍边。

  如今再看,这段2分多钟的长镜头已经算不上什么惊才绝艳的演出,自《1951》面世之后,长镜头似乎一下子成了某种电影流行,是个导演都想着安排一段炫上一把。

  俏丽的草原美景搭配上凌厉的马戏打戏,影迷们很快沉浸其中。

  电影适时插入旁白与字幕,低沉的男中音娓娓道来。

  转眼间喜剧变悲剧,一同从军的叔伯长辈们少了一大半,带队的木兰爹也落下了暗伤残疾,更令人气愤的,则是连功劳和犒赏都被权贵上官给贪了去。

  夜晚,月明窗前,木兰坐在织机前柔肠百转,随着她挺身而起开始换装,背景音乐由小提琴的柔媚猛然转为钢琴的铿锵。

  陈一鸣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大银幕上,而是全神贯注地留意着身前身后影迷的低声私语。

  “木兰女代父职啊,上来就是旅帅,这起点可够高的。”

  眼看着木兰即将步入陷阱,千钧一发之际万芊拼死示警,木兰暂时得以脱险。

  这样一来,魔改后的故事背景,就必须有一个通盘的交待,让观众知道木兰从军以及后续矛盾的来龙去脉。

  “阿史那贺鲁是谁?”

  观感这东西自然见仁见智,不过陈一鸣自认花费的心思对得起大壮在襄城的一番辛苦,半山腰的坞堡没有白盖一场。

  大队唐军逶迤入营的镜头下,古意盎然的旁白第三次插入。

  幸亏开头是快节奏的处理方式,对故事背景一笔带过了,按部就班不跳拍的话,这一段肯定更受诟病。

  片刻停顿之后,镜头再次拉远,郁南扮演的木兰正式出场。

  全片第一次千骑冲阵的大场面,似乎给观众带去的观感十分不错,陈一鸣觉得剧组没有白辛苦一场。

  清泉溅石般的活泼旋律中,郁南在坞堡内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路向上走进坞堡深处的一座院落。

  大银幕上一骑当先的郁南英姿飒爽,观众的情绪有多高涨,紧接着受到王文度的打压就有多憋屈。

  “爹!娘!阿姐!小弟!”雀跃的女声在下一刻戛然而止,空旷的院子似乎让木兰面带疑惑,东侧主屋传来的说话声,最终吸引她走了过去。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以李靖为帅北击DTZ颉利可汗,并州文兴折冲府旅帅木易携众从征,先登有功,后以谤免。”

  不得不感叹陈一鸣这回玩儿得挺大,把《木兰辞》直接给移花接木了,乐府诗改唐诗啊。

  好吧,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唐代木兰这个魔改确实有点儿非主流。

  木兰结交到新的伙伴与朋友,也遇到了更强大的内外对手,随着处月部诱惑铁勒头领都曼反叛,阴谋在草原盛会上袭杀木兰,电影来到第一个小高潮。

  之前的男中音再次响起,黑屏白字打出字幕。

  木兰爹的遭遇再次降临,权贵的压制之下,木兰的议功被押后。

  电影也由此进入第三个章节,长安之行。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