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 二_帝国的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尧和叶综温离开之后。刘浩然叉将头埋讲了群据扒宗!中。其实从内阁的正式卷宗和各种渠道反馈的消息来看,大明的财政和经济问题其实要严重得多。当然了,这是站在刘浩然的角度上而言。刘浩然不仅一手打下了大明江山。也一手参与制定了整个大明国策。二十余年当政的经验加上他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尽管没有穿越前没有多少财政经济知识,但是刘浩然还是敏锐地噢出危险的气息。

  大明建立之初,人口稀少,土的荒废,除了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农业生产。前者关系到是否有实力发起北伐,一统天下,后者则关系着大明能否维持下去。

  刘浩然发展大明工商业无非就是那么几招,联合权贵官僚,勾连商人地主,投资办厂;“解放。工匠,集中发展;政策大力扶植等等。而恢复农业生产则是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均田制基础上鼓励扶植百姓开垦荒地,二是利用庞大的军队基数进行军屯。

  刘浩然从打下江南之后就通过各种手段没收了大量原本属于元廷贵族官员、寺庙、铁杆地主豪强的良田,丈量清理无主的田地,以为官田。再分配给百姓为官赋公田和永业私田。而且这种分配带有一种强行迁徙的方式,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江淅地区向由于战乱人口减少的两湖、江准地区。与此同时,在统一江南,准备北伐大肆扩军的前提下进行大规模的军垦军屯,主要集中在南北交接地区和两广边疆地区,这里不是饱受战乱土地荒废就是一直比较落后,开垦不足。经过几年努力,江南逐渐恢复了生气。加上工商业迅速发展,大明北伐、统一战争也有了底气。

  天下一统后,大明继续通过均田制从江南向北方迁徙百姓,逐步恢复其方的生产,更重要的是,为了稳定局势,大明在北方一直保持着数十万军队,这些军队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军垦军屯,而且在这些军士复员退伍之后,一般也是就地安置,直接将军队开垦出来或荒置的良田分给这些军士,让其迁徙家或就地成家。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虽然大明人口没有迅速恢复,但是土地人丘比例开始均衡,原本人口集中的江淅等地不再“地少人多”加上十几年来以“皇恩浩荡勺,的名义从各地世家地主手里“赦放”附奴家仆“解放”了大量人口用于农业生产恢复,因此在大明工商业迅速大发展的同时。大明农业也开始逐渐恢复。

  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明工商与农业的矛盾开始发生冲突。此前。用于大明工商业发展的人口多是前元的匠户、降军等等,与原本的农业人口并不冲突。此后的劳动力补充多是从城镇人口中培养出来的专业技工和普工,与农业人口也没有太多的冲突。但走到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