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大婚·花烛_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了出来,笑道:

  “老夫恭敬不如从命,只是这催妆诗,老夫可未曾准备啊。”

  朱启一听刘伯温这话,他刘伯温要是不会作诗,这明朝那就真的没人会作诗了。

  说白了这刘伯温是不想抢自己的风头,不然朱元璋可就要不高兴了。

  朱启见到刘伯温比起以前圆滑不少,虽然不知道为啥会有这种改变,但心里还是非常的高兴的。

  只有这样,把朱元璋哄开心了,才能活得长久啊。

  悟了就好了。

  边上老百姓们一听辽王殿下要开始作诗了,一个个都开始鼓掌叫好。

  辽王殿下的诗才可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目前就两首诗问世,但这两首诗可都是潇湘馆里炽手可热的主打诗歌。

  尤其是那首《花下酌酒歌》,民间的传唱度也是很高的。

  这年头会作诗,那就跟后世会唱歌一样,写得越好名气越大,那就跟明星没啥太大区别。

  朱启现在的定位就跟后世的流量明星一样,走哪都有曝光度。

  大家看到老百姓们这么热情,也是很高兴,内官们则是抬手示意老百姓们安静下来,给辽王殿下一点空间。

  朱启背着手,一脸骚包,踱了几步,朗声念道:

  “当初忍笑画鸳鸯,真个如今拟凤凰。”

  开篇第一句,便已经有了结婚喜庆的味道了。

  他又踱了两步,继续念道:

  “别却群仙拜王母,已闻青鸟报刘郎。”

  第二句一处,仙气缥缈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

  这又是群仙,又是王母,还有神兽青鸟,这结个婚,催个妆的,漫天神佛都来给面子啊?

  而且这诗词还非常的通俗易懂,老百姓们一听也都明白,可谓是朗朗上口。

  不用说了,以前那些用烂掉的催妆诗,可以换一下了,大家以后都直接用辽王殿下的催妆诗好了。

  这诗词念完了以后,面前的魏国公府的大门很快打开来了。

  一群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就从门里面冲了出来,笑着大声的喊着。

  一个个的喊的都不一样,朱启就听到了一些什么:

  “吉日良辰喜洋洋,铺床铺的子孙塘。”

  “福来都是五,喜到必成双。”

  “给糖给糖!”

  好家伙,给糖两个字可以说是非常的直接了,不过孩子们说的喜庆,朱启心里也高兴。

  身后的李景隆,李祺,朱棣等人,早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糖果点心了,这个时候一个个的都开始发了出去。

  过了小孩子这关,还有一群妇人们拿着棍棒在院子里等着呢。

  这些就是著名的杀威棒了。

  虽然朱启是王爷皇子,但这些习俗礼节还是有的,但真要打朱启还是不太可能的,这些棒子大多都是特制的,棉花填充,用布缝好。

  朱启笑嘻嘻的带着一群人进了屋子,那些妇人们对着朱启和身后的朱棣等人,就劈头盖脸的,一边笑一边打了下来。

  当然也就是做做样子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