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零一 对探子们的区别对待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上千只老母鸡,每天能生产几百个鸡蛋的养鸡场就让他们目瞪口呆,都说从没想过鸡还能这样养。

  农业组众人也不藏私,一路上吴南海,李江东,张宇等人轮番上阵,大讲特讲什么生态农业,再生种植,可循环养殖技术等等,都是些农村科普书籍上地内容,简单易懂,而且至少听起来很实用。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窍门奥妙的,其实这方面吴有福和张茂花这对农民夫妻最有发言权,他俩当初是照着科普书籍挨个寻找致富门路,实践经验极其丰富。不过这对夫妻都不善于忽悠,又不象眼镜吴那样好歹还有科班功底,长得又很土气,大部分听众直接把他们俩给忽略了。

  这边程县令李师爷等人听他们说得热闹,也都凑过去,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富户们手中提着的纸包所吸引。其中一个纸包略微破损,从里面漏出一些白色细末,李师爷起初还以为是盐,没当回事——短毛善于制盐全海南都知道了,现在临高连同周围数县都用上了短毛制的那种“琼海”盐,他们这几家跟短毛关系密切的更是敞开供应,吃习惯了之后自然不象以前那样稀罕。

  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家小儿子不停的偷偷用手指头去蘸那白色粉末放嘴里舔,把个纸窟窿越捅越大,搞得旁边主人很是尴尬——不好意思阻止,却又明显心疼,只能偏过头装没看见。

  李师爷在制止孩子胡闹的同时,自己却也好奇舔了一下,然后立即失声大叫:

  “甜的?这是西洋糖?”

  旁边文德嗣很奇怪的看他一眼:

  “普通的白糖而已,上次去你家不还拿来招待我们的么。”

  白糖在这个时代早就有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详细记载了用黄泥水吸附红糖色素制作白糖的工艺。当然《天工开物》成书于1637年,这时候还没写出来,但广东福建这里很多作坊都能用黄泥水吸附法制白糖,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整个明朝对外出口的物资清单中,很大一宗就是糖。

  当然穿越众不会因为这东西本地已经有了就不去生产,他们之所以选择白糖作为继精盐之后的又一项主打产品,是经过仔细规划的——海南岛在历史上就是种植甘蔗和产糖大户,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便于糖业生产。

  而在这个时代还只能用甘蔗制糖,甜菜还没被发现。这就导致直到十九世纪,甜菜产业被发展出来之前,全世界对甘蔗糖的需求量都非常之大。{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