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李邦华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旁拿起一本书,并未观看,而是陷入了沉思。

  时局动荡,自己蒙圣上捡拔,从南京工部右侍郎的闲差拔擢到左佥都御史的位子,虽然级别相差无几,都是正三品,但权力可是相差天地。上任到现在,自己不负圣望,也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可这局势并不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些许的改变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有倾覆的可能。唉,圣上聪敏节俭,勤于政事,就是性子急了点。但愿圣君能力挽狂澜,拯黎民与水火吧。

  正在沉思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老爷,我有要事禀告!”,屋外是老仆刘忠的声音。

  李邦华开口道:“进来吧”

  刘忠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个方方正正一尺左右的木匣。他从小跟随李邦华,如今已几十年,说是仆人,其实李邦华对其与家人无异。

  “刘忠,你拿的什么?”

  李邦华皱眉问道。

  身为左佥都御史,监察百官,职权甚重,许多官员打着各种旗号送银送田地送店铺,但都被李邦华拒绝。己身不正难以正人,这是他的原则,看见木匣,他以为又是某人趁着天黑送来的钱物,所以心里不快。

  自己早就告知家人,所有送上门的礼物不管是什么一律不许收取,怎么这次刘忠如此不晓事理?正要发火,刘忠开口道:“老爷,方才小人在门房听到外面有人拍门,打开院门后却空无一人。只听黑暗中有人说了句什么诚意伯罪证,然后就看见门前这个木匣子,小人不敢做主,所以来请老爷定夺!”。

  “哦?快快拿过来!”

  李邦华赶忙吩咐道。

  刘忠把木匣递上,李邦华将木匣打开,里面是几张纸,好像是口供证词之类的,因为下面都按着红红的手印,李邦华作为御史台的高官,也参与过不少会审,所以一看就明白。

  他拿起来迅速的翻动扫视,片刻后看完,吩咐道:“你回去吧,此事不要让任何人知晓!”

  刘忠应声退了出去。

  等刘忠掩门走后,李邦华坐下开始思衬起来。这是一份诚意伯府巧取豪夺,致死致残人命的证词,证据充足,受害者家属都按有手印。问题是,这是谁送来的呢?要调查这类案件,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得到证据的,这需要高超的手段,大量的人手,难道是和诚意伯有仇的人做的?不太可能,因为文臣不可能豢养恶仆,那样有碍清誉。

  勋戚如今势力大不如前,顶多养几个护院打手之类的,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势力。

  武将现在日渐骄横,看不起这些没落的世家。

  到底是谁做的呢?心里忽然一动,他知道是谁了,也只有那个机构才有如此大的势力。不过,这几年锦衣卫不是日渐衰弱吗?怎么突然如此敬业呢?难道是皇上?

  想到这里,李邦华心中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