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植甘蔗,收获后如何制成蔗糖的方法。

  这是他与在肇庆府恩平县担任知县的兄长应升书信往来中听到的,可具体如何操作才能制出蔗糖,只有亲自实践过方才得知结果。

  至于他想与有相同爱好的友人辩论书中所记的真伪,可是却没有类似的场馆实物来实施。

  要是如扬州盐商那般豪富该多好啊,手中就可以有大量的银钱供自己支配。到时寻一处地方,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场院,把书中所记各种事物全部验证一番,以便使得后人少走许多弯路,让农家学成一项小技便足以养家,全天下将会有多少贫苦人家从中受益,那该是多么好的一种景象。

  不管怎样,自己都要将此书刊印天下,让更多有志于此的人士利用手中资源去实践、去改正、去创新。

  这才是立言的本质,而不只是为了扬名方才立言。

  他从心里鄙弃那些只知其味而不知其源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终日埋首经中的酸腐文士。

  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其日常所用,均是通过农人匠户的各种劳作而产生出来的吗?

  其所食所穿所用,哪一件是看书后凭空出来的?不都是被他们视若粪土的贱民用血汗制造而成吗?

  那些内阁重臣、府县主官口口声声悯农惜农,可有哪一个是真正把农户放在心中的?

  除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官府税赋,就是底层胥吏的盘剥勒索,个个如同敲骨吸髓的恶鬼一般。其种种所为,哪一点像是爱民如子的样子?难道圣贤们在书中就是如此教导他们的?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忽然一阵雷鸣声从腹中传出,打断了宋应星思考。

  县衙有供应简单的饭食,虽然难得见到荤腥,但米饭倒是可以管饱。

  妻子留在家中照顾老母,宋应星是孤身一人来到分宜。

  因为并无多余的银钱雇请仆从婢女,这两年宋应星都是一个人熬过来的。

  这些对于习惯了清贫的他来讲,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他现在考虑的是去哪里寻求银钱,把他的文稿刊印出来。

  兄长应升的薪资大部分也要寄回家中,以供养老母和几个在家务农的兄弟。

  家中兄弟四人,除了他和大哥应升在外为官,二哥和四弟都在奉新老家操持田地,两人家中也是人口众多,侄子侄女加起来足有十余口,指望田地那点产出仅仅裹腹而已,日常其他花用只能靠他和兄长的月俸度日。

  油盐酱醋、人情往来、修房盖屋,婚丧嫁娶,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开支,也是必不可少的。

  向来清廉端肃的宋应升不会有太多的额外收入,在外为官几年,身边也只有一名老仆跟随服侍,家中大嫂侄儿一直待在老家。

  县教谕属于没有品级的职官,每月只有一两七钱的月俸。偶有家境宽裕的生员送一点年节之礼,无非是腊肉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