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彻底落后与西方世界呢?

  再下去不到一百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吹响了西方崛起的号角,各种各样的先进工具被创造了出来,把还处于传统农耕中的大清远远甩在身后,并且距离越拉越远。

  那时候的国人在干什么呢?

  读书认字的所谓精英阶层,沉湎于风花雪月之中,埋头于故纸堆中寻找真理。

  无数所谓学问大家,恨不得把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个字揉碎捻烂,然后放在口中细细品味,从中找出自以为是的道理,著成厚厚的书典教育世人:你应该如何循规蹈矩,你应该举止端庄,背离祖宗就是离经叛道,西夷那一套都是奇巧淫技,应该唾弃之、鄙视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听祖宗的话,准没错。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人口和土地的关系。

  西方各国因为人口稀少的原因,在无法迅速获得大量人口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改善生产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而这种层层累进的状况,也使得的相关科技在被不断向前推进着,而相关人等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西方各国争相加大了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东西方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后世的无法超越。

  朱由检并不否认儒家学说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但这些学问只能修身,并不足以治国。

  但他也清楚,想改变一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自小苦读经书的读书人,你很难让他们放弃四书五经,转而去钻研科学。

  这比杀了他们还难。

  虽说会有极少数读书人因为个人兴趣和爱好,对那些所谓奇巧淫技并不排斥,甚至极端者会舍弃经书,专攻这些旁门左道。

  但是,这类人太少了。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从匠户身上着手,作为一个突破点,用以慢慢带动大明制度的改变。

  你不是以读圣贤书为荣吗?

  那好,我不会阻止你读书,那是你的个人自由和选择。

  你怕这些被你们视为贱户的工匠读书认字后会抢你们的饭碗?

  不会的,至少现在不会,将来吗,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工匠们读书认字,是为了制造出更精美、更新奇的物事后卖出去,给朝廷赚钱,然后来养活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猪头狗脑的读书人。

  这样你们该没意见了吧?

  工匠子弟学堂就这样办了起来。

  这只是个开始,朱由检的目的是把学堂建成类似于后世的技校,然后是技师学院,然后是理工大学。

  治国的人才要从理工大学中挑选。

  这是朱由检的布局,要达成的话不知多少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的太急容易噎着。

  走路要一步一步来,太大会扯着蛋。

  蛋蛋的忧伤。

  这两所学堂,一座是针对匠户子弟,一座是针对匠户本人。

  匠户们所在的学堂,其实更像是扫盲班。

  而子弟学堂才是希望所在。

  每一名五十岁一下的匠户,每逢休沐日,都要去学堂上学,每人必须在一年内学会读写五百个汉字,三年内学会一千五百个汉字和其他专业符号的读写。

  每年年末举行考试,所有考试不合格者,技工评级会下调一级。

  考虑到工匠们从事的岗位和技术能力不同,朱由检下旨设立工匠分级制度,并将其与每月的收入挂钩。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