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心中的地位。

  朱由检之所以给温体仁如此美谥,就是看重他的“忠”。

  人性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阴暗面,温体仁风评不佳也不是空穴来风,但这些缺点相加,都被一个“忠”字给化解掉了。

  当然,没有利益关联的“忠”是绝无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只有在这些诉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时,别人对你的忠诚值才会处在满格的状态。

  不管是大幅度提高官吏俸禄,还是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还是以稳定的红利来拉拢高官们,正是这一套套的措施施行下来,所有受益者才会对皇家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忠诚和服从。

  朱由检日常在与朱慈烺谈话时,曾经反复强调过这些内容,这才是最为现实和可靠的为君之道,如果他的后代子孙都秉持这个原则,大明想垮掉都难。

  还有一点就是,亲民与养廉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两句话用在百姓身上很贴切,在官吏身上同样适用。

  当整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都衣食无忧、每天不用再为明日的生计发愁时,丑恶自然会消减,美德则会成为主旋律。

  官吏们在不用靠盘剥贪墨就能过上等生活的情况下,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不会再去刻意刁难这些升斗小民。

  人性的丑恶,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贪婪才发生的。

  如果一个衙门中的吏员,在享受高额俸禄后,他会利用职权去向一个百姓索要十文铜钱吗?

  要是被御史、锦衣查到,为了这十文钱,他一辈子的饭碗就砸了。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根本犯不上。

  你从老百姓手里能扣出多少钱来?

  这并不是理想主义者的幻想,这是在当今大明大部分地区很常见的官民相处的现状。

  徭役早就全面取消,农户田地的税赋降到一成,这让官吏们权利寻租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百姓们不用再担心某一天会被官府指派去某地服役三个月,朝廷新章程下,所有需要付出劳力的工程都是要付费的。

  比如,因连降暴雨的缘故,海州城墙有一处因雨水浸泡而坍塌,需要人手修缮。

  这要在崇祯八年以前,海州官府就会发出通告和指令,要求下面各县征发农户多少名前来进行修补,而且被征发农户须自带多少日的干粮、工具、砖石、麻袋等等。

  就算正值农田大忙的季节,某姓农户家只有一名壮劳力,但不幸的是,家中唯一的指望被抽取免费服劳役了,服多少天还不知道,并且还要自带至少一个月的口粮。

  这对本一个就贫困家庭意味着什么?

  基本上和天塌了差不多。

  田地里即将成熟的粮食无人收割,而随后的夏税却要上缴,本就揭不开锅的情形下,还要被迫带上供一个壮劳力食用一个月的口粮,家中剩下的老弱妇孺怎么办?

  等死吧。

  没有人会在乎她们的死活。

  从严格意义上讲,徭役制度对百姓的伤害,甚至要远大于缴纳赋税。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