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不偿失之嫌!”

  面对太子的问题以及张清源的质疑,李定国神色从容的侃侃而谈,朱慈烺闻言不由得连连颔首,张清源则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以日本国内局势分析,幕府是其实权操控者,只要攻其不备,一举将其聚歼,那日本全境将再无有召集军队与我抗衡之人,其各部大名兵力虽仍在,但顾盼取舍之间并无聚合之力,到时我军大可从容应对,必要时可予以逐一灭之!”

  这一年来,郑七安排手下随从,利用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搜集着日本各方面的资料,李定国刚才提到的幕府可以调动的总兵力便是其中一条,而这几十万军队是由接到幕府征集令后,各地大明拼凑起来的,作为幕府常备军的旗本武士人数并不多。

  “适才殿下所问,突袭京都须多少人马,臣以为两千足矣!

  剩余八千人马应对当面之敌当是毫无问题!

  臣以为,幕府上下绝不会想到我大明官军会参与此战,更不会想到会攻其本部,是以,此次突袭当有绝大胜算!”

  李定国的言论看似狂妄,实际上并没有轻敌之意。

  当年万历年间朝鲜所谓的“壬辰倭乱”,丰臣秀吉先后派遣十四万大军登陆朝鲜,奉命“抗倭援朝”的明军,第一次参战时总共只投入不到四万人马,就把十四万日军大的屁滚尿流。

  第二次抗倭援朝时,日军同样是是十四万人马,明军人数增加到七万,结果打的十四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从那之后,日本开始了闭关锁国之策,国力更加衰败,军械装备以及战略战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大明则在朱由检的带动下,从军械到战术,都具备了远超当代任何国家军队的实力,此消彼长之下,与幕府军作战当然有着十足的把握。

  “既是定国将军如此说道,那孤便同意此策,但定国将军作为远征主将,不宜以身犯险,奇袭军将还是另选他人为好,定国将军还是率领主力,应对眼前之敌吧!”

  本着不干预主将军事指挥和部署的原则,朱慈烺考虑半天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定国新的作战计划,张清源本想再次出言反驳,但在看到朱慈烺对李定国极为信任的态度后,最后还是识趣地未再出声。

  兵部职方司平时就是负责对各地军情的搜集掌控,张清源当然清楚大明官军的战斗力是多么强悍,刚才的反对是因为掺杂了文武之争的因素在里面,其实对于李定国的奇谋,他心里还是非常认可的,现在既是太子一言而决,那他就没必要再唱黑脸了。

  整体策略订好之后,朱慈烺便不再过问此事,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清源、李定国以及远征军其他几位主要将领开始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包括安排带队突袭的将领乘坐郑家船只前往大阪附近查探登陆地点、郑家会日语的随从乔装上岸,尽量多的搜集幕府所在地的相关情报信息等等。

  至于还在幕府军重压下苦苦挣扎的联军到底能支撑多久,早就被诸人选择性忽视了。

  抵达长崎附近海面的第十二天,所有准备都已就绪,朱慈烺一声令下,北海舰队的战舰露出真容后驶入长崎港,大明对日本的攻伐正式开始。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