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7章 膛线有点难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次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因火药配方等原因,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流行不起来,然后就慢慢被弃用了。

  现在赵与芮有最好的火药配方,爆炸威力是没什么问题。

  密封性和间隙也解决了,改成木托炮弹,不可能再提升引燃开花弹在外面的引信,从而导致提前爆炸。

  现在赵与芮他们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炮弹外壳,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太厚了爆炸后,威力不大,太薄了可能没出膛就先炸了。

  然后就是引信的问题。

  引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炮兵要估算飞行时间,落地距离,然后引信烧到那个位置,落地后正好爆炸。

  引信要是短了,飞到半空就炸了,那就是白白浪费。

  引信要是长了,落地后还等会爆炸,给了对方避让的时间。

  这个原理就是和手榴弹差不多的原理,那么历史上是怎么解决的呢?

  历史上的木管引信炮弹,会在木管上面提前标好刻度,在发射时炮兵会根据距离的远近估算炮弹飞行的时间,然后在对应刻度上挖出一个孔,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弹内。

  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据炮弹发射距离来标刻的,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汇总计算出来的。打个比方:燃烧十秒钟的时间内,你能飞六公里;那么炮弹要飞三公里,就用五秒钟,1.5公里就是两秒半,就这样提前在木管上标好刻度,所以能控制炮弹在设定的距离中及时爆炸。

  虽然赵与芮确实不懂这些,只知道木管引信炮弹的大概原理,但把原理讲了之后,工匠们就会朝这个方向研发,无非多花点时间去实验验证。

  “这玩意搞不好容易提前爆炸,也容易炸膛,你们试验时一定要小心。”

  “最后靠火药量和燃烧时间,就能确定引信的长短和攻击距离。”

  赵与芮千叮万嘱,让匠作局小心,这些工匠,可都是他的宝贝。

  现在这种开花爆炸弹加上木管引信,在赵与芮这批工匠面前,已经是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了,远比研发雷贡容易很多。

  唐波听完后,当场就表态,最多半年就能研发出来。

  “先别吹牛,不着急,咱们都是有时间的。”赵与芮笑道:“诸工爱卿和匠师、炮手们的安全最重要。”

  他这会才三十一岁,刚刚三十出头,正当壮年,有的是时间。

  “多谢陛下。”众大臣还是非常感动。

  转场时,赵与芮还是比较激动的。

  有了木托炮弹,再进一步改进成会爆炸的木制引信炮弹,大宋朝的火炮无论射程,准确度,和威力都是数倍的递增。

  到时一炸一大片,对骑兵冲锋也能造成强力

  请收藏:https://m.biquge7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